<sub id="n75bb"><dfn id="n75bb"></dfn></sub>

      <delect id="n75bb"><var id="n75bb"></var></delect>

      <mark id="n75bb"></mark>

      【項目展示】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2022年10月15    作者:管理員      查看次數: 382    
      T 瀏覽字號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

      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一、項目背景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并提升為國家戰略,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確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提出科學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生、中國美麗。

      作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云南必須堅持綠色發展,把綠色作為云南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云南文山市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其城市面山屬于紅河流域高原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區典型代表區域,喀斯特巖溶地貌突出,土地石漠化嚴重,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城西北的暮底河水庫為作為重要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承擔著文山市城區范圍內20萬人的飲水需求,還兼顧了下游灌溉,盤龍河生態補水的功能。

      借此契機,文山州水務局及文山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圍繞暮底河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范圍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建設文山市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力爭建成為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示范性工程。

      二、項目概況

      (一)地理位置

      攀枝花小流域距離文山市中心約4.2km,流域范圍涉及喜古鄉、開化街道辦事處、臥龍街道辦事處及新平街道辦事處。流域北側緊鄰文山市城區,以文山市城市開發邊界為界,南至文麻高速,西側以喜古鄉山脊為界。

      (二)治理思路及功能分區劃分

      根據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定位和小流域現狀分析,緊扣水質保護核心,圍繞文山州政府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規劃的增綠理念,以水環境治理、人居環境改善保護為重點,針對流域內的山、水、田、林、村寨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為流域內農村綠色生態產業、鄉村綠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保障,實現人民富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贏。根據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思想,其功能分區劃分為“一心、兩面、三區、四示范”:

      1、一心為以保護暮底河飲用水源水質為核心;

      2、二面為契合文山州政府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規劃的增綠理念,將西山面山及南山面山綠化納入本次水土保持林示范區;

      3、三區為生態清潔小流域系統治理規劃的生態區、生產區和生活區;

      4、四示范為喜古鄉者黑沖村莊水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坡改梯治理示范、溝頭水源涵養林生態修復示范、水利成果宣傳示范。

      (三)措施布置

      根據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定位和小流域現狀分析,以水環境治理、人居環境改善保護為重點,緊扣鄉村振興、水質保護主題,圍繞流域內的山、水、田、林、村寨采取綜合防治措施,為流域內農村綠色生態產業、鄉村綠色旅游的發展提供保障,實現人民富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贏。根據攀枝花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思想,其治理思路為分為“一心、兩面、三區、四示范,按照生態區、生產區和生活區三大分區進行措施布局。

      1、生態區

      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為重點。在遠離村莊、山高坡陡的上游地區,人類活動較少,自然植被較好的疏幼林,主要采取封育保護,并輔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在村莊及周邊、農田廣布、林牧業集中的中游地區,人類活動較為頻繁、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生態較為脆弱,采取工程和植物等綜合措施。

      2、生產區

      以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為重點。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實施坡耕地整治,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發展高效節水,防治面源污染,建設灌排結合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區域設施農業、特色產業,逐步形成梯田+蔬菜、梯田+地膜玉米、梯田+大棚等農業發展模式,從而推動農業生產由廣種薄收的傳統種植農業向產、供、銷一條龍的現代化農業轉變,走上生態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呈現出山綠、地平、水清、路通、村新、民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

      3、生活區

      以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加強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有序推進農村改水改廁,結合地域鄉土氣息,加強農村空地綠化和村莊道路、文化廣場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村莊整體形象景觀,營造精致整潔環境,建設美麗宜居村落,喚醒鄉愁,增強村民歸屬感。


      三、建設目標

      通過對水環境、人居環境、面源污染的綜合防治,使得小流域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以上,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80%以上,促進廁所糞污、養殖糞便的收集和資源化利用,確保養殖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100%。使得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流域內年化肥使用量小于250kg/hm2。有效減少流域污染負荷排放量,每年削減污染負荷中COD581.24t,削減比例55.1%;TN87.40t,削減比例47.6%;TP18.32t,削減比例52.6%,綜合污染物消減比例為51.8%,保障流域內的地表水質達到Ⅲ類水質目標。


      四、實施情況

      目前工程于202210月份開工,正在實施(1)生產區:坡改梯及配套工程,包括機耕道路、蓄水池及管道工程等,實施進度30%,(2)生活區:①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包括了村寨衛生整治、村寨綠化、木棧道等,實施進度25%;②農村水環境治理工程包括了村莊垃圾收集處理工程及村莊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實施進度40%;(3)生態區包括了水土保持林及義務造林,實施進度15%。計劃20235月完工。

      黄篇网站